从中国自身的情况来看,产能过剩的压力可能正在逐步接近转折点。宏观上的关键原因是2011年的制造业投资加速前后只持续了大约一年时间。随后投资活动出现大幅度的下降,过去两年的制造业投资增速处在近十年的最低水平。所以即使2011年的投资加速形成了新的产能释放,所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太长。
我们通过研究产品的产量和价格的表现,来观察行业产能释放的吸收处在什么样的水平。
2013年粗钢产量增速和2011年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2013年钢价指数和钢材企业盈利情况比2011年差得多。这暗示了2013年钢铁行业产能供应的压力。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细看,近期粗钢产量的加速有两轮,一轮是2012年底到2013年年初,另外一轮是2013年8、9月份前后。在这两轮粗钢产量加速的过程中,第二轮钢材价格的表现要明显更弱。
可能的解释是:持续的供应释放抑制了价格,而钢材产能的扩张可以追溯到2011年钢铁投资的明显上升。当然,钢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与全球经济需求的强弱有关,所以不见得完全可以归结于中国自身因素。水泥很难进行国际贸易,能更好地反应中国自身的供需状况。
我们看到2013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水泥的产量增速是差不多的。但是2013年8月份以来,水泥价格在明显爬升,水泥企业的盈利也在改善。此外,在产量增速不及2012年底的情况下,近期的水泥价格超过了2012年的最高水平。
这些发展暗示,水泥市场上可能已经开始出现供应收缩的迹象,前期产能释放对价格的压力已经开始缓解和扭转。
再来观察纺织业的情况。因为纺织业的细项分类是比较庞杂的,我们用布匹的产量增长来代表整个行业的产出增速,用纺织业生产资料价格(ppi)代替整体价格水平。
2013年以来,一方面布的产量同比增长在不断地下降,另一方面纺织业价格在波动上行。更进一步,2013年下半年以来,纺织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出现明显上升,这些变化提供了纺织行业产能过剩开始缓解的明显证据。
宏观上2011年投资活动的扩张只持续了一年的时间。在一些相对产能释放比较快,调整比较容易的行业,比如纺织、水泥等,这个过程已经走过转折点。在钢铁这样调整比较困难的行业,产能释放的压力仍然在继续维持。但从历史经验看,进一步考虑到全球经济的改善和未来各行业的产能增速,我们很可能正在接近宏观产能过剩开始缓解的转折点。
考察宏观上产能过剩的另一个方法是观察生产资料价格的环比。过去两年多的时间,中国和美国生产资料价格环比总体上是同步波动的,但中国的表现更弱。
根据我们上文的讨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产能释放的压力和需求更弱。
但在2013年8月份以后,中国价格环比开始超越美国。这可能有两个力量在起作用:一方面也许与经济政策的刺激有关,这段时间中国的需求在走强,另一方面中国供应收缩可能也在起作用。当然比较确定的结论仍然需要等待未来进一步的数据。
随着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缓解,投资活动也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这在纺织行业比较明显,在另外一些行业比如计算机通信,电力、热力领域都可以看到类似的积极变化。
总结这些分析,中国经济越来越接近产能过剩开始缓解的转折点。在一些行业已经看到了产能过剩的缓解,另外一些行业情况可能还在恶化,但是整体上中国离产能过剩的转折点应该不是特别遥远。
在产能过剩全面缓解的后期,随着企业中长期盈利前景系统性改善,我们应该能看到新的投资活动的加速,这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