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消费全放模式备受质疑,尤其诸如广州云联惠消费全返、深圳一点公益项目。之前小编也帮助各位财友整理过“一点公益”模式,庞氏新骗局?。今天小编再分享一篇来自于中国经济导报,转载于中国发展的文章,《消费全返平台:馅饼”还是“陷阱”?》。其中就重点调查分析了深圳一点公益项目。一起看下记着调查“一点公益”消费全返是不是传销骗局?据专业人士报道,交易策略还会有很大的上升期,市场业务也在不断的扩大,未来一定会越做越大的。
随着电子商务和络消费的快速发展,相关资本运作也变得风险重重。“你消费我全返,零成本购物”近两年开始流行,各式各样的消费全返平台经过一番精美包装后,打着互联创新型消费模式的口号,开始资本运作。然而,这种等于白送钱的购物行为却造成了数位消费者、商家的巨额亏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消费全返怎么返?
近两年来,消费全返模式吸引了许多的消费者和商家,这种不同寻常的“返利点”,对外号称能让市场投资回报率达到100%,使其消费者、商家、平台三方达到共赢。那么这种全返模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消费全返,其实就是俗称的返利模式,平台根据消费者的具体金额每天以一定比例的金额返现给消费者。据深圳前海中盛一点科技有限(以下简称“一点公益”)的联盟商家透露:一部苹果手机的正常市场价格为5200元,而从一点公益全返平台中购买,平台联盟商家要将24%销售额让利给一点公益平台。因此许多商家会选择对商品进行加价,手机加价后的价格比市场价贵了16%,贵出832元,剩余总销售额的8%则由商家承担。消费者所买商品,要付全款或分期还款。形成交易后,一点公益联盟商家将此交易录入到平台系统中,系统就会开始每天根据消费额度进行返利。
那每天该怎么返,返多少呢?对此,记者来到了深圳前海中盛一点科技有限一楼办公大厅,该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在一点公益的商城app中,消费者的消费额度每满500元,就能生产一颗消费爱心,平台每天根据整体消费总额产生一个数值,整体消费越高该数值越高,而消费者个人可以得到的返利金额是爱心个数乘以该数值,如消费者在平台消费1000元,产生2颗爱心,当天消费总额的数值为4,消费者当天可以得到的返利为8元。”
全返平台为入驻商家提供高回报,有商家表示:从2016年9月19日开始运用一点公益对消费者做手机全返模式开始,手机的销售量就直线上升。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在一点公益录入了50多万的交易额,相当于卖出100台苹果手机;到2016年11月中旬,交给一点公益平台的24%的总销售额就有13万人民币,也已经返还12000余元。
然而,高额的预期收益率也让消费者形成另一种畸形的消费行为——全返刷单,在刷单过程中消费者只需将商家让利给平台24%支付后,双方便可在平台录入虚假交易,而消费者最后得到的返利金额将会和真实消费一样。据记者了解,部分消费者为了高额的回报,不惜从银行贷款,将数十万元全部进行刷单。据入驻一点公益的商家刘先生称:“刷单会有更大的收益,平台禁止刷单,但亦有少数的商家会默许这样做。”
商家不知去向 全面返现或是陷阱?
对于平台的合法性,一点公益联盟商家陈女士认为:“加入一点公益平台,是提升产品销量的好办法,对消费者来说也能赚到钱,这样下去会员就会呈几何倍数增长,资金就会非常充足。”
为了吸引更多的联盟商家入驻,一点公益同时对拉进驻商家开出了丰厚的奖励机制,在商家的id号与推荐人绑定后,联盟商家所有销售单将对其进行比例抽成。推荐越多,消费越多,返利就会更多。
然而,记者却在近期获悉,从2017年1月开始,一点公益全返平台每日的返利只有几分钱,全返平台为何不再返?记者一探究竟。
“一点公益并没有倒,是由于1月份资金出现缺口才会导致一天只返1分钱的状态,运营中心的工作人员已经告诉我们现在正在融资,钱已经到位,但是要先发给新消费的会员,这样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才能重新把资金链带动起来,到时候我们这些老会员之前亏损的就都能全返回来。”某商家杨先生对记者解释。
来自东莞的赵女士却对记者抱怨:“自从平台不再返钱后,刷单的这些消费者现在都在追着我们要钱。我后台有30多万的营业额,都是在2016年12月份刷单刷的,一共打了8万多的让利款给一点公益,加起来才返现4000多元,从2017年1月就开始提现,一直被驳回,估计这钱是要不回来了。”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又来到一点公益办公地点,发现不仅一点公益运营中心的前台没有人,就连运营中心的数位高层管理也不知去向,5楼的财务室、会议室也是人去楼空。
一点公益联盟商家戴先生懊悔地说:“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等,现在后悔能怪谁?只能怪我们自己太贪图小利。”
全返经济模式不合市场规律
记者统计发现,这些购物全返平台大致分为三种主要形态:一种是在实体店购买物品,店家许诺购物后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获得全部或部分返现,例如云联惠、一点公益等;另一种是可以不在实体店购买商品,只需拿出购买物品的发票,就可以获得全部返现,例如大唐天下、乐彩等;还有一种是不需要到实体店购买商品,只需向实体店缴纳现金,就可在一定时间内获得全部返现。
对于这些全返模式,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法学博士齐砺杰认为:“这种全返模式肯定是属于老鼠仓性质(庞氏骗局)。除了把集中来的资金放贷之外,想象不出这些平台还有任何的盈利模式,当然理论上还可以用融来的资金炒楼、投资甚至去收购上市等。而只要形成资金池、有资金错配情形,目前就可以定义为非法集资。”
对于该类全返平台可能涉嫌的非法集资罪,齐砺杰认为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形成资金池;二是未尽审查义务,默许或者未及时发现借款人实施非法集资犯罪活动;三是开展自融业务。购物返现可能同时触犯资金池和自融业务两项。可能涉及的罪名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深圳推天下科技有限总经理刘志勇分析认为:“购物返现模式向消费者许诺购物后可获得全部或部分返现为噱头的行为,实际本质上是一种投机骗局。利益熏心的人通过制度设计,利用民众的短视和对金融知识的欠缺,在加上花言巧语的欺骗,以及对未来高额回报的许诺,吸引消费者商家参与到这种购物返现的骗局中来。这种没有任何实体经济支撑会员获得高额回报、完全畸形的商业模式下是不可能持久的,等平台吸取的资金低于其必须支付的返现金额时或未达到他们的预期时,平台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股东跑路的现象,消费者和商家投入的资金到时也无法收回。”
记者调查发现,早在十年前,“购物返现”的骗局就被戳破过,现如今从线上和线下渗透到地方乡镇的“消费返利”诈骗,不过是“新瓶装旧酒”,利用消费者占便宜的投机心态进行诈骗的核心套路十年来并没有变。
对于此类行业监管,齐砺杰表示,对于全返模式,目前仍没有专门立法,但可以借鉴p2p贷的监管。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10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p2p贷的信息中介性质,禁止平台提供担保、增信,要求客户资金须交由银行监管。
天上绝不会掉馅饼,任何一套商业模式都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才能发展得更健康,更持久。由此,监管部门也应做好相应的科普与风险预警工作,防止类似一点公益的悲剧再次发生。而消费者在享受一些高收益的投资回报时,也一定要谨慎小心、擦亮双眼;切勿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原文链接:《消费全返平台:馅饼”还是“陷阱”?》